你那里冬天生炉子吗散文
上小学时,教室里冬天取暖都是需要点火生炉子的。每到冬季来临之前,班级都会发一些煤炭,黑乎乎的堆放在班级的后面,用砖头围起来。同学们不知道听谁说那个亮晶晶的煤块能吃,有几个胆大的试吃之后觉得骗人,于是就当作玩具抛来抛去,有时弄得满教室,结果是被老师叫到操场的讲台上去罚站。
炉子用砖头垫稳放在教室中央,这样便于室内温度均匀,再连接上排烟的炉筒子,试点火合格后就可以开始用了。教室里一个冬天的取暖就靠它了。炉子生好时能烧到红彤彤的,像个大火球,靠近炉子一侧座位的同学经常把脸烤得发烫,有时能把棉裤烤出糊焦味来,这时就得把座位往里挪挪。但一般情况下是离得远的同学来主动串一下座位,以此来享受一下被炉灰关照的滋味。
生炉子的活计由自己班级解决,刚开始是同学们轮流生炉子,排好值日表,今天你,明天他,没等大家到校就得把炉子提前生好。生炉子用的底柴也是大家交到学校的,可以是一捆树条,可以是一袋光秃秃的玉米棒,也可以是两根干木头。记得一次轮到我交柴火了,可是我走到半路才想起这事,无奈之下,不知道从谁家的栅栏上拔了两根木头,由于这事做的不太光彩,所以至今记忆犹新。
生炉子时,把底柴放在最下面,上面铺上煤块,用报纸在下面点火引着,等柴火燃烧后把煤块充分燃烧起来就算把炉子生好了,剩下的就是继续添加煤块了。煤炭在燃烧的过程中,有时还得用炉钩子,就是一种长长的铁棍,铁棍的前端弯成九十度角。把炉钩握在手里,然后从下面伸到炉膛底部钩弄几天,这样火就更旺了。炉钩子也经常被同学们抢来当武器使用。记得班级里两位同学打仗,就是用的这个家伙,一钩子下去,差点刨到对方的眼睛。这让至今对这个小东西望而生畏,好在这个老物件至今也难以再看到了。
由于大家的生火技术参差不齐,经常会发生大家到了学校,炉子还没有生起来的事情发生。炉子没升起来,教室里就干巴巴的很冷,加上底柴的烟气,呛的同学们都躲到外面等着。天冷冻脚,大家就围在一起,玩起拍手的游戏或者踢脚的游戏,但大多数情况下是围着院子转圈跑步,大家嘻嘻哈哈地一圈一圈地跑,头发眉毛上都是一层白霜,但却乐此不疲 。
如此几次之后。班主任宣布,以后每次生炉子不用大家轮流了,并指定了两名能手来负责,其他同学每人只需交几块钱算做给他们的服务费就行了。那两个为大家服务的同学,真是即专业又负责,每天都早早的来到学校把炉子生好。此后小学几年的时光里,冬季生炉子基本上都是这两位同学负责的。每天一进教室热乎乎的,听着炉膛里呼呼的火声,读起课文也是底气十足:“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两头尖……”。
冬天生炉子的用处不只是用来取暖,还可以用来热饭盒。同学离家远的,每天都会用饭盒装上饭菜带到学校,上到上午第三节课时,大家把饭盒拿出来,放在炉子上加热。等临近午休时,教室里就会不断地散发出酸菜粉条,土豆丝,辣白菜的味道。肚子这时也会找准时机咕噜咕噜地叫起来,仿佛在提醒老师说:下课了,下课啦!
有时老师在上面讲的尽兴,忘记串饭盒了,导致放在最下面的饭就热糊了,烟气都能从饭盒沿冒出来。这时,同学们就会大喊,老师!老师!饭糊啦!然后就会急忙从书桌里掏出厚手套,去把最下面的饭盒拿出来。老师这时一般会停下来看看时间,如果离下课没差几分钟,就说一声下课吧,便过来一起帮忙。接到下课指令的同学们会意地跑过来去找属于自己的饭盒,回到自己的座位开吃。其他同学边喊着下课了,下课啦,边一窝蜂地冲出教室去回家吃饭去了。
如今,学校大多都安装了暖气,再也不用去生炉子了,也不用交柴火了。学校一般也都有自己的食堂,自然不用带饭盒了。但我却时常想起那个冬天生炉子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