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磊文学网

当官避事平生耻

分类: 美文  时间: 2021-01-10 13:22:54  作者: 小磊文学网 

点击全文阅读

唐朝丞相姚崇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的精神主要体现在他处理“灭蝗”和“太庙自毁”事件上。毛泽东在读了《新唐书·姚崇传》后,称姚崇为“大政治家、唯物论者”。

关于“灭蝗”。据史书记载:开元3年(715年),中原地区发生了严重的蝗灾,老百姓受迷信思想影响,在田旁设祭、焚香、膜拜,祈求蝗虫离去,而坐视蝗虫食苗。消息传到朝廷,百官众口一词,都说是朝政有失,老天降蝗灾以示警示。谏议大夫韩思复甚至上书,要玄宗皇帝“悔过责躬”“以答休咎”。但是姚崇清楚,如果听任蝗灾蔓延下去,人民将流离失所,国家将失去稳定。但是发动灭蝗,朝野上下阻力甚大。为此,姚崇查阅史料,以《诗经》上有关灭蝗的诗句和东汉光武帝灭蝗的诏书为凭据,提出切实可行的“焚埋”之法,说服了玄宗。

但汴州刺史倪若水却有令不行,还上书朝廷说“蝗是天灾,自宜修德。”姚崇闻报大怒,发去牒文批评他:“古之良守,蝗虫避境。若其修德可免,彼岂无德致然!?今坐看食苗,何忍不救!因以饥馑,将何自安?幸勿迟回,自招悔吝!”倪若水阅书后,不敢怠慢,督促百姓,“乃行焚埋之法,获蝗一十四万担。”二年后,灭蝗成效显着。

关于处理“太庙自毁”事件。开元五年(717年),唐玄宗准备巡幸东都洛阳。将要巡幸洛阳时, 太庙突然崩坏。古人讲究“天人感应”,因此当时的宰相宋璟进谏道:“陛下三年服丧未满,不可离京巡幸。发生灾变,是上天用以惩戒的,陛下应停止东行。”唐玄宗询问已经罢相的姚崇,姚崇说道:“太庙原是前秦时期修建的宫殿,后被隋文帝改为太庙,又被大唐所袭用,已存在近三百年。高山若有朽坏也会崩塌,何况木料。

这次太庙崩坏只是凑巧与陛下东行碰到一起,不是因为你要东行才崩塌的。陛下因关中歉收,粮运劳民,才东幸洛阳,这是为了百姓。东都百司都已做好迎驾准备,陛下停止东行,岂不失信于天下。依臣之见,陛下继续东行,至于太庙,让人修理就是。”唐玄宗大悦,并赐绢二百匹,还诏令有关部门按姚崇所说的办,玄宗就东巡洛阳了。

在处理“灭黄”和“太庙自毁”事件上,姚崇以事实为依据,通过有理有据的分析、判断和推理,实事求是且果断地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体现了姚崇不信天命而尊重实际和事实的政治勇气,坚持实事求是,讲老实话,办老实事,敢于担当的精神,这对于一个封建社会的官吏来讲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ldquo;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共产党人,凝心聚力、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姚崇实事求是的精神不仅值得认真学习和积极借鉴,而且也值得为官者深思!

相关Tags:生活

猜你喜欢

精选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