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磊文学网

《八月之光》读后感锦集

分类: 美文  时间: 2021-01-10 14:23:08  作者: 小磊文学网 

点击全文阅读

《八月之光》是一本由[美] 福克纳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7.00元,页数:36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八月之光》精选点评:

●目前最喜欢的一本福克纳

●走下去。

●嘻嘻O(∩_∩)O~~

●好喜欢福克纳的风格啊,干净利落,分视角叙述也太美了吧。拜伦真的好温柔。名字也喜欢,八月之光。

●一百年前的obama在美国南方……

●福克纳大叔的目标之一就是让你走入迷宫。各种各样的迷宫与陷阱都等着你。构造很巧妙,很精致。每一个章节都有自身的通道,从整体上看,又完全近乎完美。特别是那些深层次的对照和意象需要在不断的阅读中才能体现吧。近期读到最好的书。

●结尾又回到了《弥留》的悲喜剧混响。福克纳笔下的瞬间总是沉滞而凝寂,仿佛在死水般的永恒中透出的些许微光,或是“puny inexhaustible voice”构成的恒久而充满张力的喧阗。福克纳式的修辞,太难太美,也太深沉,枪响的瞬间一切朝枪声冲去,道路在马耳或骡耳间飘动,海托华牧师弥留之际闪现脑际的幻梦般的形体,奔马和蹄声,一切都像无谓的喧嚷,却因为人在命运中表现的尊严和永恒品质而闪光。说克里斯默斯身体中黑白色血液彼此交织,如醍醐灌顶。

●福克纳系列3,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我没看到光,只看到约克纳帕塔法恒古的命运,依然在技法上无可挑剔,心醉的是那大段大段的长句和比喻,海浪般汹涌,福克纳一定是个诗人

●因为荒诞,更显其真实。福克纳小说的阴暗晦涩的风格氛围,令人沮丧的同时,也令人着魔。记忆背后的记忆,历史之外的历史,还有那被催生的知晓,于是一个个荒诞骇异的故事诞生出来了。每次读完福的作品,都觉得自己也能化身作者做进一步的叙述了,啊,多么了不起的思维的、个性的感染力啊。

●2019-5:福克纳的文字真的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作者从三个主要的人物故事入手,通过多个视角的叙述,将一个涉及诸多人物、几代人的故事徐徐展开。给我们刻画了一个残酷又冷漠的现实社会,在黑暗之中,同时又给我们指出来一起希望的微光,而这个微光就是莉娜的乐观和永不停歇的脚步。

《八月之光》读后感(一):想不出。

他要安详的时候台风也不能挂走那妇人的草帽。

他要紧张的时候所有人的眼珠子都在一个干草堆后面掉下来。

——个人认为这不是最好的一个译本,但曾经看过的那个八十年代翻译的旧本已经忘记了.....

但福克纳永远是个老辣的天才。

《八月之光》读后感(二):烦躁不安的八月,炎热之下的盛宴。

因为荒诞,更显其真实。福克纳小说的阴暗晦涩的风格氛围,令人沮丧的同时,也令人着魔。

记忆背后的记忆,历史之外的历史,还有那被催生的知晓,于是一个个荒诞骇异的故事诞生出来了。

每次读完福的作品,竟觉得自己也能化身作者做进一步的叙述了,啊,多么了不起的思维的、个性的感染力啊。

《八月之光》读后感(三):美丽的名字

就是这个名字,八月之光,让我认识了福克纳。

因为名字太美丽了。

这部小说个人认为并未达到福克纳的最高高度,但其中克里斯默斯杀死养父时心中重复高呼的口号我现在仍感到惊心动魄,好像普罗科菲耶夫的芭蕾舞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 中蒂尔巴特之死那段低音独奏一样。

《八月之光》读后感(四):四川版本的福克纳

对于《八月之光》,最棒的就是整个小说情节结构的分配,福克纳显示了一个江湖大师的功力。但让我头疼的,依然是小说的文字,及福老师叙事感觉,有时让人有拍案的冲动。另外,我觉得这可能和译者也有关,我感觉,蓝老师对于翻译福克纳的作品,也有障碍,因此,整个情节,罗索,甚至有不知所云的感觉。尤其是十四章后,我估计译者也烦了,因此在一些对话中,直接将福克纳的人物对话翻译成四川方言,相当有后现代黑色幽默的胆识,让我不由掩卷大笑,有意思!

《八月之光》读后感(五):日记(2000年10月27日)

果戈里写乞乞科夫出场,拜访,社交,是典型的传统小说写法,迟缓,按部就班,如果用这样的方法来写莉娜受卢卡斯-伯奇的引诱(《八月之光》),不知要化去多少字。但是福克纳只用一句话就说清楚了:“她在这里住了八年这后才第一次打开这扇窗户,但开关了十来次她便发觉根本不该去碰它。她对自己说:我命该如此。”这句话里包含了大量信息。八年,十来次,窗户,命。这就是现代小说表达上的直捷。还有在叙事中注重象征和隐喻。窗户在这里隐喻女人的情窦之门,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莉娜的性器。

————————————

看的是蓝仁哲译本,百花文艺版。看多了李文俊译的福克纳,这本书刚出来时有些吃不准,01年在北京,和兰振说到这本书,他说译得很好啊,买来一看,果然好。唯一不满意的是封面,百花版的封面太糟。

猜你喜欢

精选美文